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大唐新秩序
八宝饭
在与唐道袭的交谈中,使者秉持大义,努力劝说对方回心转意,但结果并不乐观。
胞弟之仇?这个似乎不能怪人家燕王吧?说起来,当初是咱们不地道,主动出兵跟着梁军去打人家的,现在战死了,又说要报仇,道理上也站不住啊。你看,我们蜀王就比较大度,王宗佶将军和三万西川子弟战死上党,我们就没有去寻仇嘛。冤冤相报何时了,大伙儿都是大唐的臣子,眼见天下就要太平了,做事情应该为百姓考虑考虑嘛。
篡逆欺君?这个恐怕不能这么说吧?燕王是襄王之后,是李唐宗室之一,说小了,这是人家的家事,这一百年来,天子之位更换来更换去,叔侄之间、兄弟之间相互传位,又不是头一次了,这很正常!往大了说,燕王品德不凡,有他坐龙椅,大唐才会兴旺嘛。
这番说辞,实在令使者很是无语。
当然,唐道袭也并非一味向着燕王说话,他也同样表示,如果楚军能够就此息兵的话,他很乐意和赵匡凝联兵,在均州、邓州一线组织防务,以备不测。而这,也是楚国使者此行均州的唯一收获。
使者很快返回了邓州,赵匡凝对这一结果很惊诧,他不敢置信的问使者,难道蜀王就不怕燕王从此坐大?难道唐道袭不知道,要是将来燕王撕毁合约,派兵南下的时候,就一切都为时晚矣?
使者很无奈的回答了一句:“其自恃有两川之险,不虞兵忧。”
对此,赵匡凝只能哑然。
不过无论如何,赵匡凝还是和唐道袭达成了默契,在他将兵力用在邓州方向以对付燕军(这个时候的燕军已经不在沿用此军号了,但赵匡凝肯定是不愿承认对面的军队是代表朝廷的)的时候,蜀军不能趁火打劫,从背后给自己捅刀子。
赵匡凝是个很倔强的人,当然也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当年梁王朱全忠声威最为显赫的时候,他也敢起兵对抗,虽然没有蜀军作伴,他依然决定讨伐“燕逆”。不过他也不是傻子,能够寻找到盟友当然是最好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