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咸宁
明末美僮传奇
龙吟森森
其实这些事完全应该等到李安国回来后在统一安排,不过现在李安国的紧迫感很强,他这一次出去不仅仅是驱赶金声恒部,还想将咸宁、蒲圻、嘉鱼、大冶以及山区三县仔细探查一番,为今后的战守事宜摸摸底细。
张献忠离开武昌赴湘后,除了新任命的武黄巡抚谢凤洲由于生病留在武昌府,原本在武昌府任命的一大批文武官员也跟着南下了,不过还是留下了不少地方官员。
比如武昌府(张献忠将武昌府改为天授府,以下为行文方便,仍称武昌府)知府周综文、咸宁知县白云飞(历史上的黄安知县,由于李安国的介入,改任咸宁知县)、大冶知县奚鼎轩、蒲圻知县凃良极、兴国州知州黄元凯(原黄州知州,由于李安国的介入改任兴国州知州)。
这些人不是提前投靠西营的读书人,便是张献忠在武昌开科取士后荣登“进士”的读书人(张献忠在武昌府开科取士,共录取进士二十名,秀才四十八名)。
周综文,武昌人,三十多岁了还是一个童生,平生以李白自诩,仗剑游历湖广江西一带,明朝风雨飘摇时也联络了一大批与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张献忠进攻武昌府时出力不少。
这次李安国南下名义上追击金声恒,实则借此机会巡视各州县,便将熟悉武昌府情况的周综文带上了。
三千骑只带了十日的干粮,加上一些银钱,目前还是中秋前夕,马匹可以就地吃野草。
武昌城的官道经咸宁、蒲圻、岳州、长沙、衡阳一直到广州,与后世的省道差不多,武昌府境内,武昌城至咸宁县的官道两侧,湖泊的面积几乎占了一半,湖泊附近则是大片的稻田,过了中秋节就可以收获了。
张献忠将武昌府的农田分给穷苦人家后,老百姓的积极性非常高,看到打着西营旗帜的人马也不畏惧,自顾自的在田里忙着。
李安国一见心里却有些不安,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退出武昌府、黄州府后,左良玉部很轻松地就占领了两府,分了田地的老百姓就遭了殃,大部分粮食都被左良玉的大军抢走了,剩下的也被当地的士绅掠夺了,弄得明明是一个丰收年,老百姓的境遇反而更惨。
如果自己也退出武昌府,他们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强多少。
抵近咸宁附近时,李安国询问了一个在田里干活的老汉,得知金声恒的大军确实往咸宁去了,估计是走的急切,沿途也没有肆扰。
中午时分抵达咸宁,李安国还以为城池没有防守,没想到城上的人见到大西的旗号后便打开城门出来迎接了。
李安国见出来的人以两人为首,一位年近五十,穿着文官袍服,一位三十余岁,黑黝黝的,身材矮壮,也是一副士子打扮,穿着灰色的棉袍,不过腰间的袍肚(护腰的甲胄,一般用牛皮、布料制作)却显示了他武将的身份。
“都督,那文官便是西王新任命的咸宁知县白云飞,黄安童生,前次开科时得了生员的身份,那武将便是咸宁守备宋江,原本是咸宁以北斧头湖等几个大湖的水匪,西王大军到武昌后,此人便带着手下的几千人降了……”
周综文在一旁介绍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