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统一度量衡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35章 统一度量衡(1/2)

    [首先咱们来说一个成语:半斤八两。

    小时候总疑惑为什么半斤八两,半斤应该是五两才对,后来才知道原来古代一斤是十六两。

    这还只是古今差异,战国时候秦国一斤的东西到楚国可能只有八两,到了魏国又成一斤半了。

    更不要说距离的误差,秦国一亩土地用楚国算法可能只有三分,到魏国又快成两亩了。

    由此秦国收税可太复杂了,你要收秦一石的粮食,楚地人给你八斗,魏地人给你一石半。

    当然你会问统一货币会不会比度量衡更重要?

    回答,重要,但没有度量衡那么重要。

    齐国用刀币,楚国用蚁鼻钱,各国在还灭亡时候,虽然说货币不同,可好歹国家主体还在,别国勉强也能接受互相用对方货币结算。

    可现在六国都灭了,货币发放机关都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都知道货币一定是要有锚定物。

    可以是金银,可以是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物资,甚至可以是国家信用。

    可六国都被灭了,哪来的国家信用可以作为担保?

    金银可都在贵族富户里面,人家也不傻,你凭啥就用刀币换人家黄金?

    没办法,最原始的方式,以物易物或者直接用家家都有的粮食来进行直接交易。

    而这时秦半两的出世就很符合广大百姓的需求,你别管六国遗民骂秦国骂的再狠,恨不得秦国马上灭亡。

    可秦国是不是现在华夏大地上唯一的统治机构,秦朝发行官方货币是符合百姓和贵族的需求,毕竟小额交易还能勉强用用粮食,大额交易你需要用多少粮食?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太大了一些。

    贵族也是同样道理,你金银再多,你难道买一罐食盐拿金子给别人?别人也找不开呀,别人找你刀币蚁鼻钱,贵族也不乐意呀。

    而货币一直要到赵宋时候迎来一次大改变,你别管人家赵宋弱不弱,在经济上人家可是到达了华夏顶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此诞生了我国史上第一次纸质货币——交子。

    而在此之前货币发行不是铜就是铁,本质上是不存在超发的,你哪怕往铜里面掺锡,那也得有铜吧?

    铜铁是可以看见的,必须要有那么多,你才能够发行。

    而纸质货币的诞生就不需要了,毕竟你只要有足够的纸张就可以发行足够的钞票。

    宋朝那群人对经济的研究绝对领先于各个朝代,纸币本质上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宋朝玩的还行,元朝玩的稀巴烂。

    而大明……呵呵。]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满带怒气说道:“妹子,这后人是不是嘲笑咱?怎么到咱大明就呵呵了?咱还不如那赵宋蒙元?”

    “重八,能不能等这后人说完再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初中政治大家都学过:货币超发会导致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则会导致物价飞涨。

    而长期以往下去的结果就是国家信用破财。

    朱元璋玩的那叫一个六呀,钱不够就给我印,发工资时候用大明宝钞,收税时候反而不收大明宝钞,要么用粮食布匹,要么就用金银铜铁。

    对贵族富豪百姓一视同仁,咱就是要刮你们一成皮,咋的?不服那就造反吧!

    经济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伤别人,比如最早经济战鼻祖的管仲,再到诸葛武侯。

    很多人说诸葛武侯是在剥削季汉民众,其实你去认真看看,直百钱是以奢侈品蜀锦为锚定物的,主要是对外的。

    给大家说一个不太冷的知识,蜀锦在东吴和曹魏那是供不应求。

    你两国要买蜀锦?那没问题,先把你们的粮食食盐换成咱们直百钱,然后用直百钱买蜀锦。

    看到没?人家是在收割魏吴两国,季汉需要蜀锦吗?季汉需要的是粮食,蜀锦这些奢侈品拿来能吃吗?能穿出去打仗吗?]

    东汉 茅庐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