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他可找你了?
第一废太子
一页孤舟L
古代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很长一段时间玻璃都与珍宝二字画着等号。
主要原因还是玻璃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成品获得极为困难。
而且根据李恪的记忆,玻璃在大魏也同样极为稀有,即便他之前的身份贵为太子,整个东宫之中也只有数件玻璃制品。
最关键的,是那些玻璃制品的品质并没有多好,反正以李恪这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
李恪的记忆里,他东宫中的那些玻璃制品,不但内部杂质大,而且颜色也多暗沉。
至于像后世那些透明的玻璃水杯,几乎想都不要想,估计全国上下都找不到一件。
这简直就是市场蓝海啊,如果自己能造出一批玻璃制品来,那银子还不大把大把的来了?
当然赚钱还是一方面,主要是自己要是能制造出玻璃后,很多东西也都可以制作出来了。
比如试管、烧杯、甚至是望远镜和各种近视、远视眼镜。
只要能制造出玻璃,自己能干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制作玻璃,尤其是制作出透明度高的玻璃,对于李恪而言难度并不算太高。
只要进行反复烧制、去除杂质和除色,便可以得到透明度极高的玻璃。
想到这里,李恪连忙列出了一份清单,让人前去准备。
烧制玻璃的原料极其简单,主要是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而后两者和其他添加剂所占比例不超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
制作玻璃时,首先要将所有原料进行粉碎、精选,剔除其中杂质,随后放入坩埚窑中进行烧制,最后烧成玻璃溶液后取出冷却,便形成了玻璃。
而如若想制成玻璃制品,则只需要用一根空心铁管蘸取玻璃溶液,进行吹制,或者塑形即可。
如若想制成透明度较高的玻璃,则需要加入除色剂和澄清剂。
不过合成标准的除色剂和澄清剂,目前李恪显然还做不到,但向其中加入硝化钾,也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
说干就干,李恪在让人准备了所有材料后,便开始在王府后院的一处角落搭建起烧制玻璃所用的坩埚炉。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的熔点在两千三百度左右。
即便李恪现在已经拥有了焦煤,但焦煤的最高热量也只在一千七百度左右。
所以在烧制玻璃过程中,要加入大量的纯碱,以降低二氧化硅的熔点,其次还要用当初建造炼铁高炉石所使用的方法,来增加坩埚炉内的温度。
李恪与张五郎还有王府中十几个护卫足足忙碌了一整晚,才终于将了干锅炉搭建完毕。
而一大早,去准备烧制玻璃原材料的人也回来了。
一切就绪,李恪直接让人开始点火烧炉。
期间,李恪还命人将刘毅和马三叫了过来,让刘毅过来,李恪是打算将来烧制玻璃这摊工作交给他来做。
而让马三过来,这是提前让其心里有个准备,还算好将来如何销售玻璃制品。
一个上午又很快过去了,此时坩埚炉中的玻璃溶液已被烧好。
望着那通红、宛若熔岩的玻璃溶液,李恪命人找来一只铁棒,蘸取一些玻璃溶液后迅速放入水中冷却。
而就在铁棒接触水的一瞬间,瞬间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