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叔侄翻脸

 侯门庶子
    第十六章 叔侄翻脸(1/2)

    大朝会上,百官集体要求皇帝立太子,顿时触及了皇帝的眉头。

    做皇帝的疑心都很重,尤其在大敌当前之时,皇帝更是会非常谨慎。

    毕竟历史上被敌国攻破首都的例子不少,那么立下太子之后,大臣们未必会紧着皇帝,极有可能护着太子逃走。

    有了这个想法的皇帝,自然不会立太子,就痛斥了为首的几个大臣。

    何况立太子之事,皇帝和文臣有分歧。

    文臣们按照礼法,希望皇帝立皇长子、永王季昌旬为太子,可皇帝却想着,立三子福王季昌祚为太子。

    所以文臣和皇帝的意见争执不下,还发生了封还圣旨之事,导致现在还没有立太子。

    不好这一次,大乾王朝的大臣们,好像跟皇帝干上了。

    以御史杨涟为首的清流们,长跪金銮殿,要求皇帝立太子,而且要按照礼法来立太子。

    皇帝自然不愿意,双方就僵持起来。

    这次的情况非常严重,因为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全都跪倒在玉阶之前,要求皇帝立太子。

    以前清流们要求皇帝立太子,皇帝可以无视,是因为朝臣们的声势并不浩大,至少内阁辅臣及六部尚书没有参与进来。

    如今连一向不和的内阁首辅和次辅,都破天荒的达成一致。

    满朝文官,几乎全部跪倒在地,皇帝自然不能无视,只能给支持者使眼色。

    绝对支持皇帝的,大多是勋贵和太监,可

    在这个时候,太监的话语权不够,只能是勋贵站出来。

    有了勋贵的支持,皇帝这才勉强压下此事,不过为了安抚文官,皇帝答应朝臣,待叶赫部退回草原之后,马上就立太子。

    其实皇帝留了个心眼,只说立太子,却没说立谁。

    立太子之事被皇帝压下来,朝臣们马上开始讨论,要如何对付叶赫部的兵峰。

    最后还是兵部尚书杨彦庭提出,抽调三大营的大部分兵力,前去保定一带防守,等其余各省的援军到了,再跟叶赫部决战。

    甚至杨彦庭还强调,三大营的人马到达保定之后,不要求退敌,只要拦住叶赫部的骑兵,让他们无法东进即可。

    朝臣们都不反对这个意见,皇帝也马上点头同意,旨意当场就传递下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