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岩鸽.试飞7

    紧接着,李巍花了两天时间测试了这架飞机的实用飞行高度和最高飞行高度。实用飞行高度,这一数据李巍还是很老实的测试了,最终技术手册上写下了三千八百米的数值。而最高飞行高度测试,李巍仅仅飞了一次,飞到五千五百米,就完事儿,然后在技术手册中写下了六千五百米的数据。话说,这个时代飞机飞行的最高高度,各大厂商吹嘘的成分居多。比如,日本的九一式战斗机,最大飞行高度竟然敢写一个九千米!没有封闭式座舱,九千米高度的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度,氧气只有地面的大约三分之一含量,这种情况下能飞九千米,或许真能,但实际上毫无意义。一个型号的所有飞机,终其一生,也就是测试的时候或许飞过最高高度。

    距离投标试飞越来越近,李巍开始测试了盘旋性能。这项测试的标准是:一千米距离内连做六个8字平飞!(两个盘旋直径五百米的圆,来回三趟)

    岩鸽机做这个动作其实不难,毕竟岩鸽机机翼面积足够大,翼载小。但是,奈何试飞员李巍不仅水平差,而且还胆子也不大。

    冬季的德国,空气湿冷。螺旋桨的嗡鸣声中,李巍将节流阀推至85%功率。

    透过座舱盖,跑道侧旗杆逐渐扭曲成流动的色带。盘旋,我来了!李巍大叫一声,为自己壮胆!

    高度表锁定在1500米,他柔和压杆进入左坡度,机翼切开积云时产生的紊流让机体微微震颤,速度二百五十公里!

    “坡度45°,过载1.3G。”

    地平仪蓝线已倾斜至临界刻度,李巍感受着腰间的压迫感。他紧盯升降速率表,保持高度误差不超过±5米。

    刚刚进入盘旋,还不到一分钟,突然,机头不可控地右偏,盘旋半径正突破盘旋,李巍急忙改平飞机。试飞过程中,李巍的飞行水平也在提升,这点小小的意外他还是能应付的!

    不过等他一番操作稳住了飞机,高度已经骤降300米!

    第一次盘旋失败,而且还遇到险情,李巍再也不敢冒失,降落后平复了一番情绪。

    “循序渐进”!李巍告诫自己了一百遍!

    人,往往如此,自以为可以,但,实际行不行,要真正的去做!

    李巍耐心的飞了足足三天,也只能达到一千米距离之内连飞8字,两趟只能飞三个。比起一般航空军校飞行员毕业成绩差了一倍!不过猪脚也不用自卑,这种进步速度已经不算慢了!毕竟小半径盘旋,他当年考私照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实操过!

    虽然,根本就没有测试出最小的盘旋半径,但凭感觉,岩鸽机最小盘旋半径低于一百五十米!这一项性能,超出了设计预期!但猪脚实际上是没有飞到这一盘旋半径的。于是猪脚又很不负责任的编了个数据,写到飞行手册上,但无论如何,这一项是满足了德国空军的投标要求的。

    接下来的测试项目,就有点危险了。

    高空停车,滑翔落地!

    当岩鸽机的发动机在3000米高空骤停时,地面的德国工程师汉斯瓦格纳攥紧咖啡杯!汉斯迈耶运转他的大脑迅速计算!

    机翼展弦比7.5的岩鸽机,正以每秒3.2米的下沉率滑翔,而设计的安全阈值是4.5米。稍有意外就会超过!

    计算组长周宇吉正用铅笔快速计算着:”按照李提供的升阻比10:1数据,剩余高度足够滑翔二十二公里...”

    与地面人群的紧张不同,没了发动机的轰鸣,李巍反倒不很紧张,他从容地将襟翼展开至25度,让机翼后缘的层流突然变得更加稳定。

    座舱里的李巍不时的轻拉操纵杆,使得岩鸽机在失去动力后仍保持22°有效攻角。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