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试飞4三轴稳定
十九日,试飞的第二阶段开始。
三轴稳定性试验是新机试飞极为重要的一项实验。
能飞起来,说明飞机能用,三轴稳定性实验,则是说明飞机好用不好用的。
李巍再一次顺利起飞,飞机非常顺利的爬升到六百米高度。岩鸽机顺滑的盘旋一圈,以正对机场跑道的角度开始缓缓的加速。加速过程非常顺利,早已经过验证的各种零部件以及机构都非常可靠,速度两百,一切顺利。
这时,李巍看了一下节流阀位置,心中大致有了推测。
这种速度高度之下,襟翼已经收起,节流阀和风门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稍稍推测,这款飞机最高速度应该接近三百公里的,但是具体多高的速度,计算是算不准的,只能是试验。
虽然,这个时期的飞机,三百公里已经算是高速度了,教练机大都一百多公里的速度。但是知道科技发展的李巍很清楚,三百公里的速度,在未来就是教练机也是最初级的,而且几乎肯定,这架飞机是不可能达到三百公里的。
不过,今天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三轴稳定性试验,李巍只是小小的分了一下神,立刻把注意力放到了试验项目上。
三轴稳定性,李巍最不担心的是方向轴的稳定性。岩鸽机的设计制造遵循了一个规则,那就是理念上先进,具体设计制造保守。
方向轴的稳定性,除了流线型的机身,起作用的主要是垂直尾翼。岩鸽机的垂直尾翼相当的高,面积也大。比原版的塞斯纳垂直尾翼面积还要大一点。
形象一点的来说,就是小飞机加了个大尾巴。再加上两个主起落架安装有完整的铝合金整流罩,差不多相当于两个大大的腹鳍。几乎可以看成“三垂尾”(上一下二)飞机了。
而且,由于起落架流线型的造型,垂尾又是厚翼型,导向性极好,这样的飞机如果不出现某种不可预测的气流扰动,方向稳定性绝对的好。
当然了,有利就有弊,垂尾面积太大,飞行阻力也会大,速度就相对的慢了。
但是,这是一款教练机,是让新手学习的飞机,对新手友好,稳定性很重要!
除了高垂尾和起落架整流罩,机身的流线型和尺寸的精度本身就有助于航向的稳定性。
机翼对方向稳定性的作用不可忽视,实际上这才是主因。机翼的设计是梯形机翼,也就是说,翼根段和主翼段前后缘是平行的,垂直于机身。但是外翼段的前缘有十二度的后掠。
在大部分的小飞机(客机除外)机翼还都是平直翼的时代,李巍率先让外翼段后掠,在满足结构力学的要求的前提下,还顺带的解决了航向稳定性的问题。
而且,由于水平尾翼和主翼都是一个翼型,大小不同而已,都是外翼段后掠,所以方向稳定性极好。
如果是金属机翼,这种构型是会增加制造难度的,但木质飞机,这个难度根本就不存在!
不出所料,方向稳定性非常好。李巍都不用看测试数据,他只用看地面上的跑道和飞机航线之间的偏差就心中有数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