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投标
工厂在忙碌,李巍抽空跑了一趟柏林,有关表面高频淬火的试验已经有了结果,格林没耍赖又按照合同给了十万马克。李巍试着提出了两项要求,格林大笔一挥,全都轻松地得到了许可!
在三五年,纳粹掌权不久,整个政府系统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第一个许可,李巍要研发的是一款单翼教练机,在李巍的计划中,民用是次要的,军用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需要一挺航空机枪,没花钱格林给了一挺。当然是要办理手续的,德国人相对有点死板,哪怕格林也不可能太过任性。
这件事办得虽然顺利,但李巍是很后悔的,怪就怪李巍信口开河。德国目前的航空机枪只是MG15,口径7.92毫米,使用七十五发弹鼓供弹。
李巍吐槽:管子太细了!而且竟然不是弹链供弹。
由于表面淬火技术的成功,格林对李巍的重视增加了几分。格林对李巍的吐槽非常重视,追问下,李巍只好把美国的“老干妈”12.7毫米航空机枪拿来说事。
结果嘛,李巍的飞机还没有研发完成,MG15的五百发弹链版本MG17已经发到了工厂!(本来就已经研发。)
更大口径的20毫米机炮也在三七年就开始列装了。
查查历史的话,差不多都提前了半年!
这两种武器的影响还不算大。可是,德国空军二战“主力”航空机枪—--MG131,13毫米航空机枪,竟然在三八年就完成了研发,三九年开始列装,比起历史上提前了一年,这个影响可就大了!
另一件事情,完美。格林同意李巍即将研发的飞机参加三六年二月份的单翼教练机招投标。不过,李巍这个研发项目,算是私人项目,德国空军不会资助研发费用。
话说,在三五年八月。德国在二战中著名的BF109(前期研究其实是在瑞士)前身ME108,已经试飞,也得到了德国空军的青睐。但很尴尬的是,整个德国由于前些年航空业被打压,发展缓慢。而且客机行业还勉强能赚点钱,小型的战斗机或者小型飞机厂商简直是苟延残喘,以至于很尴尬,单翼的主力战斗机都出炉了,竟然没有一款单翼的教练机!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