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材料为王.木匠
十月底,从国内招的人手抵达,大部分设备也已经就位,甚至原料已经开始生产。国内来人一共八个。其中;一个大学生周遇吉,数学专业。一个中学生(高中),廖博华,是一名不错的钣金工。
此外是六个木匠!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招聘虽然难,但是却没有其中五个学生木匠难!
李巍的父亲和叔叔几乎是找遍了周边几个县,这才找到这么五个人!而且,除了老师傅“佛像李”,其他五个人中两个是二叔的学生!
这个时代,家中没点资产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有点家底的,怎么也不可能让孩子去干苦活累活儿木匠活儿的。只是,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生活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哪怕是有点家底的,风云激荡中,被扫上一点就会破产,甚至生命难保。五个读过书的小木匠,基本上都是这么个情况。
老师傅“佛像李“现年五十岁,这位可是李巍的父亲亲自登门高薪礼聘的高手!
“佛像李”在川中在藏地非常有名!“佛像李”并非老师傅的本名,他的本名叫李弥勒。所谓“佛像李”是实际上是一个小村子,全村以造佛像为业。而,李弥勒能以“佛像李”之名行走江湖,是因为他是这个村子最高水平的木工师傅,有点掌门人的意味。
造佛像的师傅,社会地位不算很高,但是李巍要诚心诚意的对李弥勒尊一声“大师”。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李巍哪怕是不懂木工,但手艺就是手艺,李弥勒一投入工作,那精湛的手艺立刻征服了包括李巍在内的所有人。
李弥勒的手艺已经近乎“道”!在二十一世纪的喧哗世界中几乎看不到,绝对是堪称国宝国宝级的手艺人。
李弥勒手艺虽好但对现代的工具并不熟悉,类似千分尺游标卡尺的测量工具根本没有见过。因此,李巍要给李弥勒安排一个助手。这个倒是不用李巍费心,一个多月的航海途中,李弥勒已经收了一个小徒弟。小木匠王春风。
虽然,李巍有点不理解李弥勒为何收五个木匠中间唯一的小学生(另外三个是高小毕业(也就是初中)),但,并没有干预。李弥勒给出的原因是:王春风很有木匠天赋!
“天赋”这玩意,李巍眼拙,看不出来。不过,王春风也的确不错,很快的就学会了对现代工具的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勤奋踏实。
李弥勒可不仅仅是雕佛像技艺近乎神,他对木材的处理工艺也非常精通,虽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所在,只能以他们朴素的经验解释其中的道理,但是这些“土办法”却与现代的木材处理工艺相通,更有细微之处远超欧美的当代工艺。
刚刚到哥廷根几天时间,李弥勒就给李巍了几个小建议,李弥勒的经验加上现代工艺以及科学测试方法,短短数日内,胶合木材工艺几乎是每道工艺上都有所提高。结果:胶合板新工艺造出的样品,比起此前做的实验,抗拉强度竟然提高了百分之五,延伸率也提高了足足一个百分点。
其中,抗拉强度方面,佛像李的贡献不算多,但是木材延伸率竟然能提高一个百分点,这已经不是进步了而是跃升。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