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专利.格林
上午八点,李巍准时抵达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大使馆实在寒酸,总共也没有几个人,几间房,而且还是租的!
“大使先生,太感谢您的帮助了。”
民国驻德国大使叫做程天放,年龄三十六岁,非常儒雅精干的样子。李巍写了几封信,程天放大使就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本就是我作为使节分内之事,能帮到我中华学子,本使节乐意之至。”
“大使先生,您真是太客气了,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寒暄之后,李巍进了大使馆一间办公室。
“我已经联络了德国方面,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格林答应见你..”
这个信息此前的通信中李巍已经有所了解。但他很不明白,“为什么是格林啊?这事儿不应当是主管经济的高官接洽吗?”
程大使苦笑道:“我身为大使,也不是想找哪个德国高官就找哪个高官的。你这个不算公务,我不能走正常渠道。正巧最近有一桩中德航空方面的事务,我与格林有过会晤,谈了你的问题,格林很有兴趣。我也找过其他人,但对此缺乏兴趣。”
国不强,使节说话也不硬气。想象的到,程大使努力的做了很多工作,见缝插针才做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
“太感谢你了。”李巍再次感谢道:“我这个项目如果赚到钱,会全部投入航空研究,为我国的航空事业添砖加瓦,尽一份力。”
随后,程大使向李巍讲了一番有关中德航空合作的事。李巍知道,抗战之前航空方面,中美合作了,建立了杭州飞机厂。中国和意大利合作了,建立了南昌飞机厂。但是据他的印象,中国和德国没有合作建设飞机厂。
有关德国和中国合作建厂的问题,德国的投资商是容克斯公司,这时候翻译为“荣格赐”,二战中德国大名鼎鼎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JU87,以及JU88就是该公司出品。有关合作,双方的分歧很大,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中国没钱!合作的规模,第一期投资仅仅两百万元(法币),但是中国需要德国容克斯公司出一百万本金,还要为中国垫资一百万的本金。如此出资,容克斯公司要求占十五名董事中的九个,主导公司,因此双方有争执。其他的矛盾主要在工厂选址、生产机型等问题上。
这里,李巍听到了一点他非常有兴趣的东西:委员长打算把工厂设在四川!虽然他知道中德合资在历史上是没能搞成,但他愿意为之努力一二。
“你的专利技术没问题吧?”
李巍拍拍胸脯,保证道:“绝对没问题,我拿到了霍夫曼教授、普朗特教授的亲笔保证信!”
“如果你的专利交易能够达成,对我国外交,对合资建设飞机厂说不定也是有好处的。”
随后,程大使向李巍传授了几点与格林打交道的注意事项:总之这家伙很狂傲,对希特勒让他担任空军司令并不满足。要知道,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条约》,下令重整军备,今年的德国空军,仅仅只有两个中队!总共才几十架飞机,而且大多数还是运输机和客机。规模甚至比不过中国的空军。此前格林曾职掌盖世太保,权力极大。现在赫尔曼.格林还虎视眈眈,要伸手德国经济!
身为曾经卖过专利,发过一笔横财的人,李巍对卖专利是有独家的心得体会的,也是有独到经验的。卖专利,绝不简单!
实际上,如果李巍不找大使帮忙,仅仅靠霍夫曼教授和普朗特的教授的推荐,也是有办法见到德国的高官的!然而,李巍的发明有点特别:其实就是工厂里常见的高频表面淬火工艺。只是,这个时代没有大功率可控硅,高频电流依靠昂贵的大型真空管火化机产生,故此造价相当高,以至于李巍募集不到造一台样机的资金。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火花机产生的高频交流电已经用于小型炉子炼制合金钢了,与高频表面淬火仅仅隔了一张纸而已!这项技术,只要内行看一眼就会,摸索几次肯定能成功。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