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意又上门
恐怕旁人很难想象,基于一款还处于研制当中的小型毫米波雷达,在一个边防步兵师的修理所里,敲敲打打就搞出了东大第一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鲜为人知的是,七十年代末的东大,国防工业技术水平并不比二十年后的九十年代末弱。
一个典型例子——运-10就是在七十年代搞出来的。
那可是和波音-707同等技术水平的客机啊!
影响国防工业发展的众多因素里,可以肯定的是,人员技术水平是不存在制约的。
从商业角度来看,其中一个因素是厂家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技术整合、流通是不足的。
李干正在做的,就是抓住有利时机,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促进技术整合和流通。
带着暂时命名为71型的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原型机,李干和吴强等人由何卫东派车队护送,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跋涉,回到了985厂。
向洪海涛汇报了之后,李干立即以军代处的名义要求985厂飞机设计所对71型雷达进行正式立项,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继续进行改进,尽快完成定型。
随即,李干立即投入试飞工作,集中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6架歼-7E的试飞,达到了交付用户的标准。
12架歼-7E整整齐齐地停在了露天停机坪上,用蒙布覆盖着。
时隔一百天,穆罕默德中将率队再次抵达985厂,此行的目的之一,是验收第一批12架歼-7E,因此,这次来的人非常多,加上外事部门、三机部的人,浩浩荡荡上百人,把厂招待所塞满了。
埃方代表团里有空军飞行员、飞机工程师等,他们很认真地对每一架战机进行了验收,给出了满意的答复。
一百天完成12架战机的生产和试飞,这让急于补充战机的埃方感到十分满意。
穆罕默德尤其欣赏李干,他甚至让自己带过来的飞行员,和李干分别驾驶战机升空友好切磋了一番。
战斗结果是惊人的0比4。
李干一个人干掉了四名埃方空军飞行员。
要知道,埃方空军飞行员,那可都是参加过至少一次中东战争的,和以色列空军交过手的。
穆罕默德再看李干的目光,那都是闪着小星星的。
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张副部长说,“部长先生,我们诚挚邀请李干中尉到开罗来,指导我们的飞行员训练。”
张副部长很头疼,这些外国人讲话是不分场合的,这种客气话能当着双方外事官员的面讲吗?
在这种场合说出来的话,那就不是客气话、玩笑话了,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态度。
这让张副部长怎样回答呢?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