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彼之乐园,我之地狱

 莽在北宋末年
    第15章 彼之乐园,我之地狱(1/2)

    深夜,余杭县城主街中央,搭建起一座九阶祭台,四面环绕十六座柴堆。

    祭台两侧,立两根高高旗杆,各挂一条长幅。

    左侧长幅书写:诛昏君,除六贼,替天行道

    右侧长幅书写:迎明王,尊圣公,永乐天下

    一尊不知从哪里搬来的道人泥塑,重新刷漆修补后,被三十六个头戴红巾、身披白袍的壮汉抬上祭台。

    圣教宣称,这便是明王在人间的具体形象。

    圣教以摩尼教为本源,经过方腊一番魔改,早已脱离“二宗三际”之核心教义。

    就连摩尼教正统教祖,波斯人摩尼,也被方腊换成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领袖张角。

    道人形象,也正好与张角契合。

    一方莲花宝座也被抬上祭台,看得出应该是临时赶制,做工比较粗糙,中途八瓣莲花竟然掉落两瓣,仇道人暴跳如雷,勒令工匠赶紧修补。

    一千余红巾军聚拢在祭台四周,他们本是余杭县各乡丁壮,此刻,他们都成了圣教教徒,红巾军勇士。

    甲胄具身的方毫登上祭台,四面十六座火堆同时点燃,火光照耀在他身上,像是泛起一层金色。

    红巾军挥舞手中锄头、柴刀、耙子、枪棒,嘶声竭力地呐喊着,每个人眼里流露出着魔般的癫狂。

    赵莽父子和鲁达站在人群最后一排,王铁山带领一队兵丁寸步不离身。

    赵莽望着眼前狂热场面,只感觉浑身阵阵发凉。

    一股通体寒意自心中升起。

    这一千多农家子弟,在方毫一伙人煽动下,把累世积攒的愤怒、不甘、仇恨彻底宣泄出来,甘愿成为所谓“教众”,为一份虚无缥缈的前程踏上一条不归路。

    他们或许还未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可怕的下场。

    赵莽苦笑,心中又生出些悲凉。

    乡民们选择投入圣教怀抱,绝非简简单单用“愚昧”二字能解释。

    大宋君臣在全国各地搜罗运送花石纲,每年上缴辽国岁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每年赐给西夏所谓“赏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

    那个时候,他们可曾想过,在国家治下,还有无数草泽百姓,在默默承受这些巨额靡费?

    恍惚间,赵莽突然想到,如果换作自己,每年辛辛苦苦劳作,到头来一年收成大部分要应付官府各种苛捐杂税,剩下的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这种时候,他又能怎么做?

    赵陀看了眼四周,沉声道:“方毫当真愿意放大郎出城?”

    鲁达道:“师哥放心,他亲口答应俺的。可惜,他只同意让赵莽走。”

    鲁达一脸惭愧:“方毫担心师哥去杭州通风报信,让两浙帅司提前有了防备。

    赵莽还是个毛头小子,杭州也无人认识他,走了也无所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