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康定新城

    第59章 康定新城(1/2)

    康定城与汴京城相距二十里,其间分布着虎卫军营地和武器院。如今,要从康定城东门修筑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抵汴京城西门。所幸,“四海贸易”已将所需途经的田地尽数买下。

    水泥路需穿过武器院与虎卫军营地中间的训练场,南边靠近武器院的场地约占三成。赵立庆当机立断,顺势将武器院予以扩大。

    此外,赵祯出面与几位大臣交换了几块地,“四海贸易”也出资收购了一些士绅的土地。至此,两城之间的所有土地皆掌控在赵立庆手中,任由他规划摆布。

    虎卫军暂且临时开辟了一块地用作训练场,待到康定城全部建设竣工,再行建造新的营地与训练场。

    由于朝廷和“四海贸易”的大力推动,山东、山西、河北、河东、陕西、河中六省大面积种植棉花,今年收成颇为可观。

    “四海贸易”从国外大量收购粮食并运回海州港,以此填补几省因种植棉花而产生的粮食缺口。百姓们对种植棉花热情高涨,因其收益高于种粮。

    “四海贸易”还在河北、河东、陕西三省设立了织造坊,加上汴京城南织造坊的产量,一时间,便宜耐用且保暖的棉布充斥着大宋各州府。

    棉布销售采取批发形式,不过“四海贸易”将零售价固定,严禁客商私自涨价。一旦发现私自涨价者,扣除保证金并解除合作契约。一般而言,商人都不敢如此妄为,毕竟都清楚“四海贸易”乃皇家产业,能跟着赚些钱已然不错,若肆意乱来无异于自寻死路。

    “四海贸易”在棉布这项产业的利润,在所有产业中是最低的,按零售价计算尚不足半成。但胜在量大,整体盈利还算过得去。

    与此同时,这倒是带动了民间的染布行业,各地涌现出众多染布坊。刚生产出的棉布为白色,百姓总不能成天穿得像戴孝,自然需要染些其他颜色。染完后的棉布价格同样实惠,市场竞争激烈,若卖贵了自然有别家卖得便宜。

    赵立庆让百姓吃饱穿暖的目标,算是迈出了一小步。

    南方的丝绸业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未伤筋动骨。毕竟有钱人还是更倾向于穿丝绸,再者丝绸有大量的出口量。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