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多劳多得,红阳村试点

    这个时候,大夏已经将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怎么推进,其实还是有争论,或者争议的。

    主要是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一些地方,也在进行各种尝试。但总体上来说,全国各地的推进模式比较统一,就是集中资源推进,要求个人讲究奉献。这种看似普遍的公平,也会带来一定负面作用。

    “我明白您的担忧,黄主任。”陈卫国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坚定,“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新的方法,那么我们的工作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

    “但我们计委的工作,其实是做计划,做规划,而不是具体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

    “但具体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涉及到计划的落实。”

    “……”黄江明。

    慢慢的,两人之间的对话逐渐升温,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

    黄江明沉默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后说道:“卫国同志,你说得没错,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现实情况。比如资金问题、资源配置、人员配置,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等。所以卫国同志你要推进,也只能选择极小的点。”

    对此,陈卫国还是赞成的。

    他心里清楚,任何伟大的变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当前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下,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经过深思熟虑,陈卫国最终选择了在四九城郊区一个名叫红阳村的村子进行试点。

    红阳村,一个跟这个时候四九城其他农村一样的的小村落。当然要说有些不一样,那是因为这里靠近密县水库,天气再热,就算很会不下雨,农田也不会干枯。

    村子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些土坯房和砖瓦房,袅袅炊烟在屋顶上缓缓升起,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村头的大槐树下,几个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聊着家长里短。

    陈卫国在乡长肖国华的带领下,来到红岩村。肖国华一到村子,直接找到了当地村长。

    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一看就是长期在田间劳作的人

    “得福村长,这个是市里的大领导陈卫国陈主任,我这次来,是想在咱们村搞个试点,推进多劳多得的模式。”

    肖国华门见山地说道。

    村长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看着陈卫国,没想到陈卫国这么年轻,竟然是市里的领导,还是计委的。

    计委其实刚成立没多久,但动静很大,毕竟属于大夏经济建设的职能部门之一。上面各位主任,对此充满期待,对计委寄予厚望。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