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荡山村

    第二天上午九点,由平阳镇代理镇长秦萃茹亲自带队的工作小组,准时抵达当地贫困村——荡山村。

    荡山村的贫困由来已久,不仅仅是受限于交通,更是这里长久以来的衰落累积而成,村子里的青壮年们都习惯进城打工,肯留下来的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好吃懒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云海带着改变这里的决心与蓝图,出现在了村民们的面前。

    “领导,可算把你给盼来了,还以为你把我们忘了呢!”

    当两辆行政商务车缓缓停在荡山村村口后,很快就有眼尖的村民围了过来,他们对秦萃茹等人并不算熟悉,唯独和李云海却好得跟自家亲戚似的。

    李云海笑着问候大家,同时纠正道:“这回你们可喊错了,我身后这位才是领导,她是咱们平阳镇的秦镇长,今天是专门来看望大家的。”

    “噢,原来是镇长啊,那了不得,这么大的领导怎么到咱们村里来啦!”

    “领导,快请进,快快……让大伙儿快来迎接领导!”

    听说镇长来了,这些人一下子就跟发现了蜜糖的蚂蚁似的,赶紧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地往这边围过来。

    秦萃茹寒暄了几句,就被村民们请去家里做客,她正好也想趁此机会多跟当地群众交流交流,便于了解这里的民生情况。

    “小周,你们几个就跟着李主任,他有什么安排你们尽管照做就行了。”

    得到了秦萃茹的示意后,小周等三人就跟着李云海在荡山村里转悠了起来。

    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小吴,虽然是平阳镇本地人,却对荡山的了解知之甚少,他来过荡山村几次,然而总是将这座山的风貌轻易忽略掉。

    “哇,这座山上原来有这么多茂密的竹林,以前来的时候我一点都没注意。”

    李云海说:“你没注意到的可不止这些,待会儿你们可以留心找一找,村子里的村民们日常所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走了大概20多米,小吴终于醒悟了过来。

    “这里的每家每户好像都有很多竹子做的器具,像什么常见的桌椅板凳,还有背篓、斗笠、各种农具等等。”

    李云海点头道:“没错,常言道靠山吃山,村民们很善于利用荡山上生长的竹子,来制作各种用具器物,甚至有些完全符合工艺品的标准。”

    “我现在建议你们,将你们看到的这些竹制用品拍照记录下来,回头放在我们的PPT里,这样更能传达最直观的感受。”

    小周、小吴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开始认真地拍摄起来。

    不过这些东西都应该统一归类于竹编制品,对李云海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他今天最重要的目的,是专程来拜访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

    这位老奶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掌握着一门叫做“竹雕”的技艺,也就是运用各种专业技法,在竹片上进行雕刻,活灵活现地镌刻出名胜古迹、山川河流乃至名人画像、书法作品等等。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老奶奶只有小学文化,却能自学成才,竹雕手艺精湛无比,令人叹为观止。

    小周听说有这样一位神人,不禁要问:“海哥,你是怎么知道这位奶奶的,我们也来过村子里几次,好像从没听说过。”

    “对啊,难道这位老奶奶深藏不露,所以我们没有把她瞧出来?”

    李云海笑了笑回答说:“老奶奶平时的确很少出门,现在只是待在家里颐养天年,你们不了解也不奇怪。”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